明末工程师_第七百三十章 钢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章 钢芯 (第2/4页)

    不过既然其他势力开始装备米尼步枪,李植就要升级自己的军备,继续保持技术上的领先。

    这是一个很紧迫的问题。江北军人数是虎贲军的两倍以上,如果虎贲军的技术水平不能超越江北军,就可能会被江北军击败。

    虎贲军若是败了,一镇四省的繁华都将烟消云散。李植的事业将完全失败。

    李植在各式机床中间来回穿梭,看工人在机床上忙碌制造蒸汽机车的组件。

    如今范家庄的机床工厂已经进入一种自主进化的阶段。不需要李植怎么指点,机床工厂里的匠头就能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不断改进机床的精度。目前的精度控制已经达到四分之一毫米的水平。m.zwWX.ORg

    对于第一代蒸气机车来说这个精度够了,不过对于后装步枪来说,这个水平还是差了点。

    在李植的记忆里,十九世纪中期后装步枪出现的时候,欧洲的机床加工精度已经达到了十分之一毫米水平。一把后装步枪动辄五、六十个组件,是大量的小玩意组装起来的。但最后组装成一把步枪后却要求枪机做到高度气密,极为考验加工精度。

    最有名的早期后装步枪无疑是德莱赛针发枪。这种步枪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大发异彩,帮助普鲁士击败了使用米尼式步枪的奥地利。但实际上,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欧洲就有好几种后装步枪问世。

    这些后装步枪的早产儿毫无悬念地无人问津,正是因为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