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85节 (第4/6页)
去年才受了水灾,还没缓过劲儿的桥州百姓又面临着旱灾,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今年肯定没收成,再留在家乡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饿死的结局。 于是那些已经卖光了所有财产,甚至连儿女都卖了,穷得实在不能再穷的百姓只能背井离乡,去寻找生机。 面对这个情况,桥州知府头发都急白了,赶紧上书朝廷,禀明此事。 可桥州去京城,再快,估计也得一两个月,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朝廷去年就没拨多少赈灾粮,今年恐怕只会比去年少。 桥州知府思来想去,还是得自救。 就在这时,他听到下面人来报,不少百姓又涌入了河水县。 桥州知府纳闷了,询问通判翟鹏名:“翟大人,去年咱们桥州是不是有不少百姓去了河水县?” 翟鹏名点头:“大概走了七万多人。” 桥州总共也只有一百多万人,这一下子走七万多可不少。 “河水县没受灾吗?我记得跟河水县相邻的平议县旱情也很严重。”桥州知府问道。 翟鹏名说:“也没下雨,但据平议县县令报上来的情况看,河水县那边的稻田绿油油的,受影响应该没咱们这么严重。” “下官有个亲戚在庆川,两个月前曾听那亲戚说过,新上任的庆川知府很年轻,搞了很多事,又是修路又是搞什么水利工程的。当时下官也没细问。” 他没明说,但桥州知府已经明白了,庆川的状况应是比他们好许多。 其实从去年走了七万多人灾后没回来也证明了这点。 故土难离,桥州与河水县又不远,百姓逃难至庆川境内,若是日子不好过,必定会重返故里。这些人没回来,说明他们在庆川过得比在桥州好。 河水县能收容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