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三章 公权和私权的界限 (第6/8页)
“当私权危害到了他人利益之时,就是公权需要介入之时;当私权没有危害到他人利益之时,则公权无须介入。” “你比如说,明知道景阳冈有老虎,武松还要前往,难道衙役还要把武松绑到衙门,把他收监吗?” “武松进山这个行为,不会危害到他人利益的时候,公权不需介入。” “但是你比如说,水浒传二十七回,孙二娘用蒙汗药药了来往行人,然后将大块好rou切成黄牛rou卖,零碎小rou做馅儿包馒头,公权就需要介入了。” “不害群则劝教,害群则用刑名,此为公私界限,若是过界,则是失道。” 建宁府的印刷业是极为发达的,《水浒传》满大街都是,朱祁钰用两个水浒传的例子,去解释了公私确权,公权的界限。 害群的行为,就需要公权介入; 不害群的行为,就只能劝教。 滕昭认真的思考了许久,才俯首说道:“谨遵陛下教诲,臣明白了。” “真的明白了?”朱祁钰笑着问道。 滕昭俯首说道:“jianian商囤货居奇,则害群,譬如陛下在南京的煤炸之战;缙绅朘剥百姓,则害群,譬如松江府高昌乡杨缙绅;商贾为私利破坏海贸,则害群,譬如福建八府商贾鼓噪乡民纵火烧船。” “害群则侵犯公权,朝廷法度就应主持公义。” “然也。”朱祁钰满意的点了点头,公权和私权的界限,就在于是否危害公共的、群体的、他人的利益去界定。 这也是朝廷的责任所在。 襄王朱瞻墡在探索公德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