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条 (第7/8页)
是会那般做,这是他的性格使然,但他已经为官三十余年,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此时的他,有些后悔的是,当初没体谅太宗皇帝的难处。 于谦斟酌了一番,才郑重的说道:“陛下,这天下官吏多数都是徐麒耀之浊流,陈宗卿之清流少之甚少,臣以为兴安大珰所言,长卷加以杭州二字,不失为一种折中之法。” “两宋之时,党锢之祸沸反盈天,司马光录了元丰党籍,蔡京立元祐党人碑,刻石记名。” “党锢,党锢,坏国根苗。” 当然陈宗卿是清流,但是又和朝中的清流追求不太相同。 都察院、翰林院的那帮只知道高谈阔论的科道言官,把清流这两个字给弄脏了。 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定义,这种事对于读书人而言,都是本能。 于谦这番话是深思熟虑的。 北宋晚期,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反攻倒算弄了个元丰党籍给王安石拉清单,章惇复行元丰新法,又把司马光弄成了jianian人。 这不料宋哲宗早逝,也无子嗣,这端王赵佶轻佻却成了皇帝,党锢之祸最终出现了刻石记名的元祐党人碑。 这段党锢之祸最终把北宋国力耗尽,终酿南宋偏安,神州陆沉。 “嗯,有理。”朱祁钰提笔,在长卷的城门之上,加上了杭州二字。 朱祁钰听明白了于谦的劝谏,北宋党争,从政见之争演变为动辄生死的党锢之祸,其实就是价值观撕裂的具体表现。 朱祁钰这幅画,一杆子打翻了一船的人,但是在城门上加上这杭州两个字,就成为了特定时间、特定事件的铭刻。 如此一来,效果大约等同于当初朱元璋剥皮揎草,放在土地庙和城隍庙里,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