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寨主_第六百五十一张 黄宗羲授课(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一张 黄宗羲授课(上) (第8/9页)

,国将不国,民将不民。前明太祖和我先的想法一般无二,虽然难做到田税尽依本色,可在徭役力差一事,绝不愿银钱沾染,结果怎样呢?结果是嘉靖朝不得不行一条鞭法,否则再难维持政治。”

    “我这里有一份方田之法,是一位同学延续我在《田制》一二三的说法,并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我很欣赏这位同学的态度和努力,但是你们就未曾想过,夫子也会犯错吗?这本书是我早期的思想,其实就是书生怀古,老生长谈的内容,于治国并无多大用处,我想看到的是你们的见解,所以大家以后要多拿出来一些新的东西来。”

    “早前我们也讲过了,三代行封建,秦后行郡县。根底已不一样。而赋税一事,更非单只朝廷与百姓之事,之间还隔着州县官府乃至田地属权两层。方田之法只论施政对象,不论施政者和经手者为何人,那就如书生一般,将自己代作朝廷和州县官府,只当是浑然一体,将天下与百姓比作白纸,肆意勾画,这不就是那般只知读圣贤书的迂腐之见么?”

    黄宗羲显然是对这问题研究得很深,喷起早年的自己来,也是心气十足,不仅学生们都愣愣地听着,文震孟曾和袁枢直也按下了火气,要听他到底能丢出什么干货。

    “当初的我,和如今的你们,对于这积重难返之策,并未完全看透。”

    黄宗羲继续发着惊人之语。

    “此症不止是在田税和力役上来回周旋,更是在朝廷与地方的正税和杂派之间来回周旋。”

    “国要君王彰贵,养官备兵,要修城治河,地方州县也要兴教化,断是非,治安缉盗,修渠筑堤。但历来朝廷都不会任由地方在财事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