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_第六十二章 我来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我来了 (第6/7页)

 国人,对于‘气节’的看重,不亚于性命。

    因为这两个普通的字,代表的是一个人的信仰,是让普通人活的有意义,让人才更加耀眼的大道天途。

    李宗仁对孙连仲改变看法,还是在半年之前,抗战之初,当时刘峙这个蒋介石班底中的元老大将,刚刚行军到保定,奉命率领第二集团军进驻涿州。这支部队,也是当时在河北编制最大的中央军部队。

    正准备赶往前线涿州,闻听日军将南下,刘峙甚至连涿州城的城楼都没有看到,就命令部队一日之间退兵百里,被称为一段旷世奇闻。

    而时任第二集团军副司令长官的孙连仲,带着一个残破不堪的,新组建的26路军,不到2万人弱旅,毅然留在了前线。

    26路军,转战冀北、晋中,从一个中央军中可有可无的杂牌军,到如今的一军团,可谓战功卓著,都是一步步用军功堆积起来的。

    昔阳大战,更是让他一举成名。

    当然,昔阳战役,最出名的应该是八路军的彭司令,可惜,彭老总那个火爆脾气,蒋介石要是敢将嘉奖勋章别到他老人家胸口,第二天一准让国军将军们羡慕不已的青天白日勋章,能在八路军司令部的茅坑里找到。

    所以,孙连仲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部队一下子从三个预备旅,变成了三个甲等师。

    李宗仁当然不会被中央社的报纸蒙蔽双眼,他一眼就看到了孙连仲身上的优点。为国家大义,义不容辞的决然。试想,他的长官刘峙都逃到洛阳了,他这个下属却坚决要留在河北抗战之最前线。其中的三味,所有人看了,都不由的给他捏一把冷汗。

    可他就是留下来了,而且还打了胜仗。给国人增添了希望,也给自己挣得了荣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