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82章 (第3/3页)
其北部。 但高句丽的国土并非只有朝鲜半岛中北部地区。 公元前38年,扶余王庶子朱蒙率众南下,于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辽宁新宾)境内建立高句丽政权,成为汉朝边境封国,国主以高为姓。 之所以说渤海高氏是个大染缸,高句丽人出力最大,自孝文帝以来,渤海高氏发迹,便多有高句丽归附之人攀附,如时年七岁的高颎,祖上迁徙至渤海郡后,便也自称渤海高氏,其父高宾如今正在北齐朝堂担任谏议大夫一职。 高句丽立国至今已586年,在晋末动乱以前,高句丽就已经征服周边许多封国,蚕食汉代故土,又趁五胡争霸中原之际,大肆扩张领土,即至今日,其向西囊括辽东,隔辽河与北齐辽州相望,往南占据朝鲜半岛大部,威慑新罗百济,东邻日本海,向北与靺鞨毗邻。 经后世考证推测,隋炀帝北征前,高句丽有常备军六十万人。 须知高澄如今治下,也才二十六万步骑战兵,五万水师,四十万州郡兵,共七十一万常备军。 小高王原本是不信的,但根据听望司北衙主事李远这些年的调查统计,也大体佐证了这一数字,如今高句丽国中有常备军四十万,此时距离隋炀帝北征,尚有六十年,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赶上了气候变暖的好时节,想来增加二十万常备军并非天方夜谭。 自汉末寒冷期以后,尤其公元六世纪起,气候逐渐回暖,到如今六世纪中叶,步入温暖期,高句丽国内粮食产量得以增加,只不过这一波温暖期的最高峰要到唐朝全盛时期,小高王再怎么养生,只怕也看不到那一天。 托气候变暖的福,如今河北地区少有霜灾,当年六镇在河北叛乱,正是恰逢霜旱之灾,不得已而求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