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385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5章 (第2/3页)

解生计,让他们专心备考。

    毕竟县试与州试之间仅有半年,而州试与京试之间,也只相隔半年。

    供养他们一年时间,也足够这些人支撑到明年三月底的京试。

    若不得中,无论卡在州试还是京试,离下一场都有三年,这些秀才、举人在举业上的压力并没有科考期间那么重,也应该自食其力,通过谋事来养活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高澄放开官吏参与科考的行为,仅只这一届,往后科举一律不准官吏弃职再考。

    防的就是举人在京试落榜后,立即求任吏职,等考前再弃职。

    第二百三十七章 高欢奔丧

    关东八十州,疆域大小、人口多寡,各有不同。

    因而,无论县试、州试,录取人数都以该地丁口总数为标准。

    独有明年三月举办的京试,暂定录取进士500人。

    这一数目看起来不少,至少要高于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后恒定的300人数量。

    但由于是分类考试,共有五科,实际只录取每科前100名。

    在高澄明确进士为官、举人为吏的时代背景下,无需担忧东魏的体量能否容纳下500名进士。

    当然,高澄并没有限制举人日后的发展,为吏后若立下功勋,一样可以提拔为官,他所规定的只是举人任职时的起点而已。

    作为清河郡东武城县县试经典科第一,崔赡对自己满怀信心,哪怕在将要到来的定州州试中,他要面对同族清河崔氏以及另一顶级士族博陵崔氏子弟的竞争,也没有一丝动摇。

    东魏四姓五族,定州独占两家,一众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幕僚及幕僚出身的官员以此为由向高澄劝说,希望他能增加定州州试录取人数。

    高澄表面上犹豫不决,实际内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