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4章 (第2/3页)
们议定,王爵仅维系一世,彰表其功,子嗣继承,无论亲疏,皆降为公,哪怕是高欢诸子,以及高澄后世无望大统的子孙,亦不例外。 若勋臣子孙立下大功,仍可由公爵再升王爵,只不过也只能维系一世。 首先被授予王爵的,自然是高欢诸子,高澄改高洋为丹阳郡王、建州刺史高浚受封永安郡王、胶州刺史高淹受封平阳郡王、高浟为彭城郡王、高演为常山郡王、高涣上党郡王、高淯为襄城郡王、高湜为高阳郡王、高济为博陵郡王,追封高湛为长广郡王。 又封长子高孝璋为太原郡王(晋阳)、次子高孝瑜为京兆郡王(长安)、第三子高孝琬为广平郡王(邺城)、第四子高孝瓘为兰陵郡王、第五子高孝琮为河内郡王。 这一批册封,属于直封,即无论有无功劳、无论之前有无爵位,凭出身册封为王。 高澄并未将其余宗室、外戚纳入直封体系,他们是否封赐王爵与其余将领大臣们一样,全看功劳。 毕竟高澄不同于高洋,根基不稳的高洋为了拉拢人心,但凡宗室,尽数封为王爵,如高显国‘神武从祖弟也。无才伎,直以宗室谨厚,天保元年,封襄乐王’这等事,在高澄手上断然不可能发生。 至于封王的大臣,高澄颁布三条标准,参加过信都建义,立有卓著功勋,且在建国前身居郡公之位者,尽数封王。 如舅父娄昭被追封濮阳郡王。 授予水师大都督厍狄干章武郡王、侍中窦泰广阿郡王、徐州刺史高岳清河郡王、大将高敖曹永昌郡王、大将彭乐陈留郡王、秦州刺史潘乐河东郡王等等。 唯一例外的是段韶之父段荣,其生前未得郡公爵位,但高澄依旧为其追封平原郡王,与娄昭、尉景等人配享高欢庙廷,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