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6章 (第2/3页)
的难点在于安抚所任职的官员。 三公授予勋贵,虽只是虚职,但也是一份荣光。 而对于三公九卿制下的各府寺官员来说,官职更是立身根本。 对此,高澄也早有应对方法,无非是再度动用杜弼,以及他麾下虎视眈眈的一众御史,打掉一群或庸碌、或贪腐过甚的非高党之人。 空出职位,以作安置。 当然,也可以对年老之人采取劝退的方式。 空出职位的方法有的是,这也是高澄有别于古代许多改革家的地方。 高澄的权力并非来自于天子,而是他父亲高欢,因此他才要在晋阳与高欢就改革的想法彻夜长谈。 两父子取得一致,才能安心南下洛阳,大展拳脚。 他无需顾虑反对者的看法,甚至有能力罗织罪名,让他们自己去与孝文帝辩论,是否应该变法图强。 当然,作为权力的所有者,使用权力不能肆无忌惮,真要有人反对就弄死的做法太过粗暴,将来子孙借鉴,谁还敢劝谏。 打击贪腐庸碌之辈,空出职位,从而废除三公九卿制,这也是对权力的一次妥善使用。 而在废除三公九卿制之前,也需要对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 高澄与亲信们商议后,明确了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原则。 为何高澄批阅奏折从未经过门下省审核? 太昌元年(532年),在高澄建议下,被高欢拥立的元善见,投桃报李,加授高澄侍中、开府仪同三司。 而侍中,正是门下省主官,这也能理解高乾为何因丢了侍中一职而闷闷不乐。 之所以只说高澄掌控中书、尚书两省,只因为在高氏掌权以后,侍中长期保持四人及以上的规模。 因司马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