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697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7章 (第3/3页)



    俗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几年徐陵的诗作颇为高产,与以往轻靡绮艳的风格不同,更多了许多伤遇感时,离愁别恨的作品。

    诗文陆续传到北地,据说得了齐主高澄的欣赏,也是他出使的原因之一,一如当年高澄因温子昇的才华得萧衍喜爱,便派他两次出使江南。

    高澄这些年也开始重视自己的文化修养,至少在人前是这样的表现得,甭管他看没看进去,至少在大臣觐见的时候,手里总是捧着文集。

    还大言不惭地对鲜卑勋贵们训导道:

    ‘朕每日忙碌于国事,仍手不释卷,常有所得,也望诸君努力。’

    更不会在破坏规矩时,与人说什么我乃蛮夷。

    高澄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标榜渤海高氏的出身,只是渤海高氏也没沾到他多少光。

    徐陵来到洛阳以后,高澄听迎接之人转述来意后,却对徐陵的态度很是冷淡。

    据说高澄在私底下曾与杨愔抱怨:

    “朕御极五载,勤俭度日,不曾兴建园林以自娱,却要我为江东纾困解难,是何道理!”

    至于这些话是怎么从宫里传出来的,谁也说不清楚,但在洛阳城里流传甚广,连徐陵亦有耳闻。

    当然了,徐陵到底是江东使者,高澄虽说不愿见他,还是派了魏收代为接待,总不能失了礼节。

    有张师齐这么一位优秀的史学家,魏收在高澄心中便可有可无了,无论《魏书》,还是国史都用不着他。

    同人不同命,魏收与陈元康一样,都是从高澄幕府被高欢借调,最后又回归洛阳,但他始终得不到高澄的重视。

    此番负责接待徐陵,魏收也有心借机踩上一脚。

    两国使者来往,从来少不了这种事情,都要在嘴皮子上占点便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