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697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7章 (第2/3页)

如今不还是掌兵大将。

    这段时日以来,建康的消息从未停过。

    此时的江东,除了禁军与原太子卫率由韦粲统领以外,其余精兵,尽由柳仲礼与吴明彻统御,柳仲礼驻军于东城,吴明彻驻军于朱雀航。

    萧纲有心想收回兵权,但北齐三万大军枕戈在侧,他也只能信任自己的心腹。

    昭德五年(552年)二月初七,京口有人秘密来到建康,向暗中投效的朝臣递去消息,便是让他们鼓励萧纲重整武备。

    第四百四十四章 徐陵不辱使命

    自二月初八开始,萧纲便陆续收到许多朝臣上表,请求天子振作,虽时局危难,更当奋发图强,兴复国家。

    过往哪怕是萧衍时期,也如一潭死水的建康朝堂,许多年也没有这样的振奋景象。

    但萧纲有心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可苦于囊中羞涩,只能徒呼奈何。

    好在有大臣提出向北齐拆借,这一提议得到众人的赞同,纷纷毛遂自荐,愿往江北游说高澄。

    见臣子们如此踊跃,也给日益颓丧的萧纲打了一针强心剂。

    “能得诸君共济,何愁国家不兴。”

    萧纲感慨群臣公忠体国之余,命心腹徐擒之子徐陵渡江北上,往洛阳游说。

    徐陵也在劝谏萧纲振作的臣子之列,但确实未与北齐暗中勾结。

    之所以选择他,实在是萧纲错估了游说高澄的难度。

    徐陵的才华无需质疑,自小就被赞誉为“天上石麒麟”、“当世颜回”,更重要的是此人有口才,萧纲看中的就是这点。

    四十五岁的徐陵受命以常侍一职出使,在与京口镇将段韶沟通后,得以渡江。

    车马一路北上,徐陵怀揣忧国忧民之心,根本不知道自己此行是白捡的功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