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38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3章 (第2/3页)

  时间在关东、关西两地官员忙碌,以及南梁官员歌舞升平中悄然而过。

    三月底,开科举。

    相州州郡兵王阿井又一次被征调入考场,维护纪律。

    自高澄在邺城举办第一次官吏,或者说吏员录用考试以后,时隔六七年,再逢盛会。

    考试前一天,相州各县人群熙攘,而邺县考生,也早就填满了邺城大小旅社。

    高澄灭佛后,仅有的几家佛寺,都不得不在庙门外挂上客满的牌子,真容不下再来借宿的考生。

    这一次考试三教九流,除了罪犯,什么人都有,经典科以士族子弟为主,寒门子弟难以争夺。

    而其余四科的情况,同样让人瞠目结舌。

    高澄为求贤,并不禁止官吏弃职再考,弃职的人多了,相应的增加州试录取人数便是。

    县试与州试相隔近六个月,足够他协调。

    正因为这一政策,导致当年高澄所录小吏,大多都决定弃职再考。

    那次考试录用近五万人(《北齐书》、《北史》都明确记载了确实是五万官吏。),大部分都是小吏,这也造就了刑名、算术、农事、工事四科对于白身之人来说,难度更甚于经典科。

    倒不是因为会有同僚帮助这群弃职之人舞弊。

    而是六七年前的那场考试本就是面向广大寒门,士族子弟看不上那种职位。

    当年这群人本就是寒门子弟中的佼佼者,又经过六七年的政务锻炼,比如做狱吏的,对律法烂熟于心;干税吏的,常年与算术打交道等等。

    自打朝廷将科举具体事项昭告天下,有志于在官场有所作为之人,弃职专心备考。

    有他们竞争,至少六七年前那帮一同参考的失败者,希望渺茫。

    高澄对这种现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