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3章 (第3/3页)
位,那些盐贩给士族门阀提鞋都嫌他们手脏。 但这些人是真的敢造反。 光脚不怕穿鞋,他们贱命一条哪有世家大族那么多顾忌。 因此,对付这群盐贩子,高澄必须慎之又慎。 第二百零一章 高家麻鞋 太昌六年(537年)六月十三。 高欢正逗弄元娘、游娘怀里的高孝璋,高孝瑜兄弟俩的时候。 高澄的来信也被送进了渤海王府。 如今的高欢,确实清闲,有幕僚们处理军中常务,要不是还把兵权握在手上,时不时需露面刷刷存在感,安抚人心,提振士气。 他几乎就处于退休带孙儿的状态。 对于高澄在信中所言傍海煮盐一事,高欢欣然认同。 既然已经放手高澄改革,只要不是胡来,高欢都不会加以阻挠,何况此举的确能够增加财税收入。 高澄在信中保证二十万斛的产量更是高欢动心不已。 国库里有了钱,才能支撑他再度西征,以报沙苑之耻。 高澄这么多项改革措施昭告天下,高欢也只是发表过一次反对意见,去信指责儿子不该对天子不敬,以大将军命名新钱。 而高澄对此则解释,这是让高氏权力深入人心的作法,没用太昌年号就是在刻意淡化天子的存在,为将来篡国打下根基。 高欢这才释然,他并非没有篡国的心思,只是更倾向于自己做曹cao,高澄来当曹丕。 既然将来是要让高澄主持高氏代魏,印刻大将军五铢钱也能说得通。 对于高澄所请示的从盐工之中招募盐兵,高欢只以为儿子是在为接下来打击私盐做准备。 这也确实符合高澄的行事作风:在行动前,尽其所能削弱对手,同时增强自己的力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