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3章 (第1/3页)
真有了闪失,可不是杀几个人就能够弥补损失。 小高王不喜欢杀人,只是很多时候他不得不杀人而已。 当海盐能够投放市场,就将着手打击私盐。 同时,高澄已经盘算好了,当各盐场正式开始生产,也是他第三次巡视河北的时候。 河北是高氏的根基,高欢曾与高澄说过,要常往邺城暂住。 不过最近两年高欢忙于西征,以及西征失败需要在晋阳安抚军心。 高澄也因为西线战事与变法维新,父子俩已经很久没有踏足河北,等待各地盐场落场,高澄也正好趁此机会巡视沧、瀛、幽三州。 至于不属于河北的青州,高澄并不挂怀,只因为青州刺史是深受他信赖的核心文士,赵彦深。 心中有了计较,高澄也开始考虑如何对付私盐。 在东魏当私盐贩子并不是提头买卖,这还是因为它承袭自摆烂的北魏朝。 民间缺盐,官府便也默许私盐的生存,顶多吃拿索要。 但也不能小瞧了他们的战斗力,利益所在,盐场的争夺少不了械斗。 戚继光就最爱常年械斗却又朴实的义乌矿工。 常年用州郡兵看护盐场,并不是正途,受戚继光的启发,高澄也在想,是否可以打着护卫盐场的旗号,自己组建一支盐兵,专门从私盐场里招收朴实却又勇于械斗的盐工。 不止如此各地都有私矿,自己是否也可以打着护卫矿场的名义招纳矿工组建矿兵。 这些人虽然名号是护卫盐场与矿场,但严加训练,未尝不能成为自己麾下除京畿兵之外,第二支主力部队。 既有这般心思,高澄首先向高欢去信,说明自己整顿盐务增加财税的措施,并以护卫盐场为由请高欢许他招募从盐工之中招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