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三章 打破低水平的技术垄断《拜求月票》 (第4/5页)
出来说话,或者放松了要求,那么就不会有现在逐渐发展起来的国产汽车行业。 “放心好了,国内的汽车市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饱和的。”范无病对朱老板保证道,“我这么做,对于他们也是有好处的,至少那些外国人不得不拿出些真材实料来跟我竞争,否则的话,依靠他们那些应该淘汰的技术,在中国是骗不到钱的。” 朱老板听范无这么一说,便笑着点头回答道,“这个说法倒是可取的,行了,回头有人跟我诉苦的话,我就这么打发他们好了。” 中国开放市场合资造车两个初衷,其一是迅速发展汽车工业,扩大中国的汽车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其二则是以市场换技术,学习先进汽车技术,追赶世界。 然而,摸爬滚上百年的海外巨头们远比中国人更精明,他们知道造什么车成本最低利润最高,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技术垄断。德国七年代初就成型的桑塔纳,欧洲八十年代末就退市的捷达、富康和标致505,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依然尴尬地垄断着中国的道路。 上海大众在后来推出的新车桑纳2000,这款车从技术讲,基本是把老桑塔纳加长并修改了一下外壳,然而就是这样一款产品,仍是一九九九年以前最新款的国产轿车。 更让人汗颜的是,仅这种小改款,上海大众也没有术和实力独立承担,派了几十个人的团队到巴西和德国,能参与的就是把车长加一百毫米。到这个时候,人们恍然发现,以市场换技术的愿望就是一场一厢情愿的梦。 范无病之所以要造车,多半是看不惯这些洋子们用这些破烂欺负中国人,能够从他这里引入汽车市场的竞争,把汽车的质量提上去,价格砸下来,就不负他投入的这些资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