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82章 教育措施 (第4/7页)
顺的说法。虽说民间已经默认了海汉这个国籍,不少人甚至以加入海汉籍为荣,但执委会都没宣布立国,你小小一间书院还抢在前面宣布了,这不成了越俎代庖之举? 所以书院在日常宣讲《启蒙》教材时,往往都只让学生熟练背诵内容,却并不会对其细节逐字逐句地进行解释说明。宁崎突然问到这么敏感的问题,这学生答不上也就罢了,范长逸更担心他胡乱作答,惹恼了宁崎就不好办了。 那廖响沉默片刻才开口道:“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学生以为,爱国无非忠义二字。若要忠,学生既生于大明,当忠于大明。若要义,学生成长于海汉治下,举家入籍享海汉之福利,当为海汉效力。忠义如何两全,爱国二字该如何做到,还请首长指点。” 廖响所念的两句诗是来自唐朝诗人李希仲的《蓟门行》,讲的是军人以身报国的内容,意思是为国而死,乃是忠义的极致。但廖响显然对于宁崎所提出的问题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好在他这番对答也算巧妙,并没有偏向于任何一边,范长逸听完也稍稍放松了一点。 宁崎笑了笑:“你这突然就念了两句诗……” 他转头看看张新,张新会意地笑道:“还好不是那两句,不然真有点吓人了。” 众人皆不明白这二人所说的意思,都是听得面面相觑。宁崎也不解释这个梗的由来,对廖响说道:“以你现在的年纪,能有这样的觉悟,已经算是相当难得了。海汉与大明,不是对手关系,所以忠义之间,也不存在你所认为的对立关系。如果身在大明,那当然是爱大明这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