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50章 形势变化 (第4/7页)
时保留驱逐大员港荷兰人的权力。这样大的风险相对每年从东北亚地区运回那十几二十船的货物而言,的确有些得不偿失。 当然除了被限定商业活动范围这个弊端之外,荷兰人倒也不是一点好处都得不到。比如他们每年心心念念要从大明采购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东方特产,就可以通过海汉得到更大的供应量——不过采购价格也会因此而上浮两到三成就是了,毕竟海汉人可不是在免费做公益,垄断经营就得有相应的效益才合理。 但有得买总比买不到要强,因为与大明官方交恶,过去荷兰人都是委托给许心素、郑芝龙这样的买办商人进行采购,不过后来许心素投靠了海汉一方,而十八芝又被赶得东躲西藏根本没法再与大陆进行贸易,这些价值高昂的货物也越来越难买到。而之后海汉人在澎湖和高雄落脚之后,那些原本还会运货前往大员港的走私商也统统都在海汉的警告下偃旗息鼓。如果海汉不给东印度公司开辟这个渠道,荷兰人从事的走私贸易也迟早会被彻底封锁。 除此之外,在巴达维亚到遥远的大明这段航程中也多出了好几处在海汉控制之下的补给港,这样也大大降低了荷兰商船在往返这段航程期间所承受的风险。在这个时代的远东,像海汉名下控制的这类资源齐全,运作良好的补给港,对于人生地不熟的西方海商来说简直就是危急时刻的救命稻草了。当初东印度公司不惜派出武装部队来安不纳岛跟海汉人动手,并非是因为这个岛上有多少财富无法舍弃,纯粹只是为了这地方在漫长航程中的补给港作用。而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