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_第48章 商贾云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章 商贾云集 (第7/9页)

水车,自然又比牛拉碾坊好多了。 反正五寨堡水资源丰富,正好可以在清涟河边大建椿米水车。 黄来福盘算着回去查看电脑。 是否电脑中有这种水车的图纸。

    有的话,就吩咐刘总旗他们制作出来。

    当然,牛拉碾坊椿好米后,此时米糠还是混在一起的。 是不能吃地。

    米糠要分离,一般此时的北方,是用一种扬谷法。 就是将米粒抛入空中,最好是在有大风时,这样,糠秕被风吹走,而籽粒落到地上。 或者是采用簸箕法,找一个簸箕。

    随着手腕有节奏的抖动,就能把糠秕与重的米粒分开。

    而对这种繁累的方法,黄来福看到时,不由摇头,他记得后世有一种飏车,俗名叫旋转式风扇车的,可以很轻松地将糠秕分离,一天最少能加工米糠17桶。

    一直到公元18世纪初。 西方才从我国学去这种飏车。

    重要的是。 这种飏车,在公元前2世纪时。 在我国就已经使用,最初还是在北方发明的,用于除去小麦和小米地壳。

    几个世纪后传到了南方,但是在北方,却因为各种原因,这种农具被人遗忘了。 许多农民重新使用传统的扬谷法,簸谷法和筛谷法。

    黄来福以前是没注意,现在想起来了,自然这种飏车的制作方面,他也要回去查看一看。

    北方有吃面的习惯,米、糠分离后,需要将米磨成面粉。

    一般来说,碾坊内都有石磨,石磨用花岗石制成,同样的,还是牵来牛,或是驴,蒙上眼睛,让它们沿着石磨无休止地转圈,经石磨磨压后,就得到了面粉。

    对于黄来福来说,这种磨面也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后世有一种水力磨坊,或许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