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章 商贾云集 (第6/9页)
方法说了,黄如镇忙仔细地记了下来。 黄来福吩咐黄如镇仔细看管粮仓,然后又带着何副千户,王启年一干人,往堡外而去。 走在五寨堡的街上,眼见市井繁华,商贾云集,将一个小小的五寨堡挤得满满的,各人都很高兴,黄来福当然也是如此。 眼前地这一切,也证明了他的观点,只要农业发展了,交换的物品和原料多了,商业自然兴盛,农业,才是一切的基础啊。 经过大东街时,眼见这里粮行云集,米商们进进出出,黄来福敏锐地发现,由于五寨堡粮行的兴旺,还带动了其它一些副产业的发展,比如说以加工为主的碾米铺坊。 有壳的小麦自然不能吃,小麦要脱壳,要加工成米面,就需要椿米。 以前五寨堡军户们地椿米过程,黄来福也有偶尔看到过,吗呀,那简直是太累了。 具体椿米方法就是,找一个石臼,用手举一根木棍,木棍一头是铁片牙齿,一头是石制,将麦子置于石臼内,一下一下舂。 累个半死,才能将麦糠分离,多少搞些米面吃。 而这些商贾们来五寨堡后,也多少带来了一些“先进地科技文化”,碾坊就是一个,到目前为止,五寨堡内已经出现了五家碾坊,共同由一些粮行合资开办。 这些碾坊所在的房屋较为宽大。 里面设置一个碾池,碾池上面再置一石滚,将一头牛蒙上眼睛,沿着碾池无休止地拖着石滚转动,石滚压碾麦子后,就完成了加工。 这牛拉碾坊当然比人工椿米来得方便快捷多了,不过黄来福却想起了后世地椿米水车,这种水车。 黄来福小时候在老家就见过,是利用溪流带动水车椿米,并不算什么高科技。 这种椿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