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64节 (第10/11页)

当然是真的。朝廷有诏旨,地方新拓,养护民力,免三年钱粮。有这道诏旨,才有这么多人来。经略吩咐,凡是来的人,都妥善安置。现在天热可以没有房屋,但他们的饭和水却不能缺了。你们想一想,每天会有多少事情?”

    几个人都不说话。看来路上想的不错,这里的官不是那么好当的。出京的时候,说是到河曲路来的官员,做一任减磨勘一年,这条件现在看来未必划得来。

    过了黄河,一路到东胜州城来。到了城门口,李复圭道:“节帅在帅府等诸位。这里比不得内地州县,一切从简。去见过了节帅,再到漕司拜见龙图,今夜为你们接风。”

    众人称是,一起进了城门。

    入城到了帅府,见过杜中宵,几人告辞去拜包拯,杜中宵道:“陈签判且等一等,一会我与你一起去见龙图,其余人先去吧。”

    众人出了官厅,杜中宵对陈希亮道:“签判坐下说话。”

    陈希亮谢过,在士卒送过来的杌子上坐下,神情有些拘束。

    杜中宵为一路经略使,州政没有精力过问太多,以后胜州民政的事情,多落在陈希亮身上。因为杜中宵身份特殊,本州现在不设通判,杜中宵以下,陈希亮就是幕曹官之首。

    当年在并州时,杜中宵曾经做过夏竦的签判,知道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州政的日常事务,都会由签判代替自己管理,不是其他官员可比。

    正常来说,以杜中宵的地位,胜州签判应该自辟,选信得过靠得住的人。奈何杜中宵资历太浅,官场上认识的人不多,中意的人资历不合适,资历合适的自己不熟悉,只能由朝廷派人。

    陈希亮是眉州人,幼年家贫,勤奋好学,在天圣八年登进士第,比杜中宵还要早上许多年。做过两任知县,丁母忧回家几年,后为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