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28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86节 (第3/5页)

临界状态,实现自持链式反应而导致核爆炸。

    与压拢型原子弹相比,内爆型的结构优势要明显高出一截。

    但内爆式原子弹在压缩不均匀的情况下会裂变不良、威力显著低下。

    所以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到爆轰波反应区厚度的参数。

    而爆轰的本质又是超音速的剧烈燃烧,因此这部分情形其实是有个对应的物理模型的,叫做znd。

    这是炸药爆轰的经典理论,40年代的时候由泽利多维奇和冯·诺依曼建立。

    只有构建出合适的znd模型,原子弹才有可能完成理论上的设计。

    这部分的所有资料兔子们连个标点都没有掌握,由此可见其推导难度了。

    不过……

    都到了这一步,哪有退却之理?

    陆光达再次环视了现场一圈,没有再多说废话,而是直接做起了课题分配:

    “太平同志!”

    徐云斜对面的椅子上迅速站起了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

    “到!”

    “你们组负责推导先驱核浓度参数!”

    “明白!”

    “王爱芳同志!”

    话音刚落,又一位女同志站了起来,此人的容貌普通,肤色黝黑,但双眼却极具神采:

    “到!”

    “你和黄文东、安阳、许知远同志负责计算层流火焰的边界!”

    “是!”

    “陈汉生同志……”

    随着陆光达一个个名字的报出,一位又一位理论组成员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