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_第61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7节 (第4/7页)

举措,但因南北差异使然,效果并不明显——

    南边的许多士人,受“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的影响,认为小麦乃粗糙之食。

    而前面那些推进小麦种植的官员也大多欠缺经验,在种植之法与水利之上偶有纰漏,常有产量不如人意的现象出现,偶尔再遇到天灾,更惹来农户们无数怨言,因此愈发不愿尝试种植小麦。对他们来说,依旧种植惯有之物无疑更为稳妥。

    因此类种种原因使然,小麦在江都一带的种植推进也并不顺利。

    此番常岁宁得以拿出江都三中之一的农田来种植小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占了时局之“便利”——

    徐正业之乱后,江都过半农田无人问津,去年秋收之后,江都收留的大量流民已安置妥当,每户都分到了田地的使用权。这些流民初来乍到,相对原本的江都百姓,对田地的掌握归属感尚没有那么强烈,又因尚未被真正允许落户,对江都的政令便多是无条件服从。

    听闻要种植宿麦,他们也曾想过颗粒无收的可能,但江都府衙事先给了他们一记定心丸——他们入江都后,最先面临的便是温饱问题,因彼时正逢江都重建,他们大多数人得到了做工的机会,但起初依旧很难维持一家上下的口粮用度。那时,江都施行了一条政令,允许他们从江都官仓中按家中人头来赊借粮食,只需来年收成时按量返还,不增收任何利息。

    这从根源上解决了他们最在意的饱腹问题。

    去年种植宿麦之前,江都府衙也向他们保证,若来年收成不佳,不会催他们还粮,也必会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用粮。

    如此之下,众人才得以安心。

    种植宿麦,是常岁宁和江都官员,以及一众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