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65章 (第2/3页)
沈瑜根据本件青釉点彩狮子的造型以及烧制特点,判断这件坐像的制作时间大约为南朝—隋—初唐这段时间内。 他回忆自己看过的相关信息,与坐像可比较的例子很少,只记得一件出土的青釉点彩狮面镇墓兽。收藏该件镇墓兽的博物馆,判断其窑口为岳州窑,并指出“南朝时湘阴窑(岳州窑前身)开始出现釉下点彩,而至隋唐时反而少见。” 沈瑜觉得,这件青釉点彩狮子造型与六朝佛教雕塑中的狮子十分相近,且坐于莲纹台座上,可能与佛教有关。狮子在佛教中代表佛法的威力,常作为护法兽出现在佛教艺术中。 这份资料的最后一页是一件检测证明证明句此器经牛津热释光测年法检测(测试编号ph 004/546)。 证明上的时间与他的判断基本一致。 他看完青釉狮子的资料,抬头看了看马克,说道:“的确是罕见的古玩。” 马克示意继续看。 第二份资料的起始图片,拍摄的是一个白瓷象。 沈瑜看了一会儿,认出这是白釉象形烛台。 此件象形烛台塑造生动,装饰华美,釉色盈润,是早期白瓷中极其珍罕的作品。其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亚洲象隆起的额头,带有褶皱的耳朵,以及身形结构等特徵,刻画细致入微。 沈瑜判断,这件白瓷象形烛台的制作时间应该是隋唐时期。因为,尽管象早在商周时期的艺术中就有所表现,然而以陶瓷制作白象在隋朝以前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盖因早期瓷器的胎釉中皆有不同程度的铁含量,导致无法烧造纯淨的白瓷。至北朝晚期到隋代(公元六世纪),高温烧造的白胎透明釉瓷器在北方首次出现,其中制作精良者已与后世科学定义的瓷器无异,为陶瓷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