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34、六亲不和有孝慈 (第2/9页)
贵的财富,是村寨中受人尊敬的族老。那么“年老上山”这种习俗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 太昊为人皇时,中华之国就有“礼敬族老”的而传统。青帝、炎帝、黄帝这三代天子世系治下至今,中华各部都没有这种“年老上山”习俗,虎娃所在的巴原同样没有。可见它不是必然会出现的,也不是就应该出现的。 但百越之地有此习俗,其他某些偏远地区可能也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虎娃站在山顶上,仙家神识笼罩整座山以及山外的村寨,良久后又缓缓收回了目光望向远处,视线似是穿过了时空,望见了世事演化的长河。 古时部族生存艰难,尤其是遇灾荒之年难受饥寒,往往无法养活全部的人口,所得衣食应尽量先给壮劳力以及年幼的孩子,老弱者难存。这是残酷的事实也是生存所需,并不是什么习俗。而且原始部族的传统,只要不是完全活不下去,全体族人都能分到衣食。 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有一些老弱者已丧失了劳作能力,在灾荒时自知不得幸免,又不愿拖累族人与后代,便主动离开村寨进入山野自寻归宿。这是一种自我牺牲,这么做的人往往也是自知天年将尽。 这样的事情在漫长的年月中,或多或少肯定发生过,但这就是“年老上山”的习俗由来吗?恐怕并不是,此习俗可能与此有关,但绝非由此导致。 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谁会愿意主动放弃族人与家人,更何况是那些地位很重要、受整个部族尊敬的族老。而且老未必弱,蛮荒部族中的很多老人,年纪很大了都还坚持在劳作,直至天年已尽。 能在那种环境里长寿,都是先天体魄强健或富有生存智慧者,强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