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祯绝不上吊_第671章 百姓之口,方是唯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71章 百姓之口,方是唯一 (第4/4页)

村么,一到冬天就没事干,老人就围着火盆做棉衣。

    她们不止一次的说过这句话——以前家没败的时候,给孩子们做衣服,要做两种,白天穿带扣的(旗袍),晚上是不带扣的(明服),做出来,还不敢让人看到,只能在晚上穿。

    她们的原话是大襟,应该是这个字眼。

    时间太久了,记不清楚原话了。

    但是,我清楚的记得,区别就是一个带扣,一个不带扣。

    因为我小时候穿过。

    这种做衣服的方式,我问过一些大家族的老人,发现只要是上了规模的人家,几乎当年都会这么做。

    这就是明服,明朝时候汉家衣冠。

    老百姓冒着抄家、杀头的风险,也要去铭记、甚至去复辟的一个朝代。

    你告诉我,他好不好,他得不得人心?

    别的地方不知道……

    最起码在南阳、襄阳这一带,只要是清中期还在的家族,几乎都是这样。

    我接触过一个,不知是不是拥有湖北第一支蒸汽机船队的家族,就算不是第一支,也是最早拥有蒸汽机船队的人家了。

    他家在清后期,还出过举人。

    他家有多牛——直接抢了一个西方女人当小老婆。

    就算是这样的人家,一样是这样给小孩子穿戴。

    作为既得利益者,都用这种方式来怀念。

    那么究竟“她”得不得民心呢?

    ……

    所以,你看啊,这一个王朝好不好,从来都不是文人可以做主的。

    老百姓的记忆,老百姓的口口相传,才是唯一标准。火之虎vvvv的我崇祯绝不上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