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百三十九节 突发事件 (第3/5页)
东街”的名头,“去归化院东街看澳洲味”慢慢成了不少广州土著晚饭后的首选消遣。“夜市”,这个旧时空几乎每个县城都有的东西,就这么毫不费力的钻进了17世纪的时空。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但是,要说到这条小街“转正”,那还是刚刚三个多月前的事情。5月末的一天晚上,郑尚洁和慕敏闲逛到此,看到街上人流如织,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两人忽然有了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于是便在接下来的广州元老会议上提出把小街作为盘活民间小额商业的典型,正式认定为商业街,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考虑,名字则是由驻广州元老里书法最好的崔道长所题“西城步行街”。然而这个亮堂堂充满澳洲风味的名字并没有像澳洲货那样得到广大老百姓甚至归化民干部的认可,除去比童生高明不到那里字迹被土著们吐槽之外,更多还是大家觉得“归化院东街”更亲切顺嘴。 有了“官身”的东街没有让郑主任失望,这三个月街面上愈发红火。对于已经基本懂得“讲政治”的归化民和家属们而言,路口由市政府定制的街名招牌等于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而更多土著小商人们也闻风而动,跑得快的还能在沿街租到房子,跑的慢的则只能在街道旁的空地上摆摊了。鉴于澳洲人对街道环境近乎严苛的要求和惩罚措施,纵使是在空地上摆摊大家也都很明白的选择那些房屋凹进去的地方,挤占街道,那是断然不敢的。所以跑的更慢一些的人看到连空地都没有的时候,就只能往巷子深处去了。 如今,很多生意好的店家开始把门口的澳洲蜡换成了煤油灯以期招揽更多的主顾。而街上的东西也不仅限于最早那些了,单就说吃食,不少在这上面赚了点小钱的归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