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四百六十五节 船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五节 船只 (第4/5页)

一要求设计的。主尺度长54.86米,宽8.23米,吃水0.79米。配备两座往复式500马力蒸汽机,两座燃煤锅炉。编制乘员56人,必要时可运载一个排的兵力。798型完全没有考虑航海能力,采用的是浅吃水的内河船线型,干线极低。由于舰体空间有限,798型拥有此类河川炮舰共同的特征:又长又大的上层建筑。再加上高大的双烟囱、巨大的130mm前装线膛炮的炮廓,显得整艘船头重脚轻。

    不过,也受惠于这种设计,使得其可以通行于东西北三江的大多数航道和相当一部分支流。以它“巍峨”身躯和“巨炮”,出现在任何一段江面上,对周边地方势力的威慑必然都是极强的。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投送陆军和运送物资。虽然船体采用铁骨木壳,但是主要暴露在水线上的舱室全部安装了热轧薄钢板作为装甲,除了红夷大炮之外,在近距离上对明军的大多数火器完全免疫。

    洪璜楠对这河川炮舰十分的满意,不过出于对企划院吝惜性格的体会,他对企划院到底最终能同意建造几条专用河川炮舰798型炮舰持怀疑态度。当然,他个人是非常支持这种新型武器的。比起许多元老吹嘘的千磅级攻城炮,还是停泊在白鹅潭的河川炮舰更有说服力。

    似乎是要和河川炮舰形成对比,接下来是一艘企划院显然会十分喜爱的小型内河炮艇、蓝本是日军在中国曾经广泛使用过得25吨内河炮艇。这种炮艇的适航能力几乎无限。抗战期间从江南的小河滨,到广东的河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长江上自然不用说,解放军还用它出海支援解放近海岛屿战斗。残存下来的船体一直在长江沿岸充作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