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百零八节 卡片标准 (第5/6页)
是元老院应用穿孔卡的一大问题。当年穿孔卡计算机没有在国内自行生产,用途也不广泛,实际并无标准的中文编码方法。 穿孔卡比起元老们熟知的数据存储载体,容量实在小得可怜,每张18.7x8.3的卡片只能存80个字符,还只是英文字母。如果要是政府或者商务的业务处理也就罢了,大不了多用标准编号,比如几年前司凯德和洪璜楠力推的国家标准代码体系,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仅就眼下人口普查的需求来说,性别、籍贯、出生地、出生时间、现居所、文化水平、家庭成分等问题其实都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编码解决,过去18位身份证上面仅用了6位就表示了全国每个人的出生地。原因很简单,命中每一个编码的人都很多,编制编码表是合适的。学过数据库的人画个ER图就很容易发现本来就应该这么做。但是唯有一个字段,就是姓名,永远也绕不过中文编码的问题。人口普查表各字段的具体设计工作可以丢给民生省的人,可是这中文编码必须现在解决。 “其实中文编码问题不难解决,问题是占用空间太大。” “1980年颁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通称GB2312编码,不仅仅规定了汉字在计算机上的表示方法,其实也定义了一套使用4位十进制数字表示汉字的方法,就是区位码。区位码收录了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符号682个,基本满足当前需求。所以最简单的中文编码方法就是每4列编码一个汉字,大家以前高考的时候都涂过自己的姓名,当时用的就是区位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