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四章:论战 (第2/4页)
必牵动陛下的精力,需要地方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老臣以为,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位之战,要慎重行事。” 他的话一落音,李二面色沉重。 “谏议大夫的话,大家都听懂了吗。他的分析应该说有道理。帝国需要发展。但是,边疆的安危,更加忽视不得。我倒是明白了,他没有说不打。他说缓一缓,能缓到什么时候。” 大殿里又一次陷入寂静之局。 文武大臣们,有的低头沉思,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小声交换意见和看法。 谁也不想给出最佳的出兵时机。 前车之鉴,隋朝的结局,明摆着在那里。 这些久经官场的老臣们,此刻的大脑就像一部高速飞转机械,轰隆隆的马达声,已经将人们带入过去的岁月。 杨广接受隋朝的时候,国家积蓄丰裕,制度富有活力,杨广本人又能力不凡,满怀大志。 当时的局面似乎是一个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但是,就在四五年之后,隋朝的国库就空了。 政治气氛浑浊不堪,政治生态遭到破坏。百姓也基本上是在各个大工地上频于奔命,民怨沸腾。 局势危险了,可还没有到崩溃的程度。 杨广也想过与民生息,安定国内,但是莽撞和好大喜功一旦占据思维主线,个人的改变变得异常困难。 可以说,每一位大臣,都会拿大唐的今天与隋朝的昨天对比分析,因为同样面临着一个险局。 杨广的急不可耐的情绪和草率频繁的政策变动,是恶化形势的主要动因。尤其是隋朝在外交政策上的一次重大失策,将隋朝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