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八章:魏徵的心愿,尽快刊印《群书治要》 (第14/14页)
萌生了编纂《群书治要》的想法。 于是他在两极殿,召集文武百官商议,令我和虞世南、褚遂良及萧德言,从历代典籍中撷取有关立德修身、治国安邦、为君为臣、教民安民之精要,汇编为一册。 在皇上的授意下,我们以“务乎政术,存乎劝诫”为宗旨,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迄晋年”,删其繁芜,择其精粹,从14000多部、89000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yin放”,历时5年之久,于贞观五年(631)编辑成书,计65部约50余万言。 读书治国都应“见本知末”“本求治要”,因此我提议将该书命名为《群书治要》。 编纂此书的初衷在于为皇上提供可“取鉴乎哲人”的治国之道,因而,“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成为《群书治要》最为鲜明的特色。 魏徵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 他艰难的举起右手,指着书柜上第一层一排书籍,“所有底稿,都在这里,我离开并州后,希望王爷,帮我保存好,尽快校对排印。” 李绩从从前世的史料中,看过关于这部经典的介绍,可惜的是真本已经遗失。 流传于坊间的,还是从倭国翻译过来的版本。 如今,真本的底稿就在眼前,他如获至宝,激动地半天说不出话来。 “玄成,皇上手里也有存稿吧。” “是啊,他手里的那部书稿,是最初的版本,很多内容没有来得及仔细斟酌。简言之,就是初稿。最终定审稿,还没有完成,我想你在并州能帮我审定完毕,交付弘文馆尽快出版发行。” ……明月坛主的大唐:我穿越唐朝当相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