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河间王使者 (第7/8页)
楼之后,还有渡濠器具。 渑池虽然不大,但是还是有护城河的,引洛水防御。 而濠桥便是过这护城河用的。 这个时代濠桥的长短以濠为准,桥下前面有两个大轮,后面是两个小轮,推进入濠,轮陷则桥平可渡。如果濠阔,则用折迭桥,就是把两个濠桥接起来,中间有转轴,用法也相同。 十多个渡濠器具在云梯之中,参杂其中。 而在云梯与渡濠器具之后,更有五架投石车。 投石车相传并不是刘晔发明的,而是袁曹在官渡相持的时候,袁绍军使用了大型攻城器械高橹,然后刘晔献计用投石车破高橹。 三国演义里其实没有提是刘晔发明的。 后来经过马钧改进,进一步完善。 其实投石车在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汉代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是古代战车的一种。 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故名霹雳车。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曹cao)乃为发石车,击(袁)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亦称“抛车“。 指在车上用粗竹将石块抛击出去;作为攻坚的手段。其实投石车就是中国象棋黑方的炮。 投石车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 最初的投石车结构很简单,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装载的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 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应当是李信(飞将军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