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法护比丘 (第2/8页)
第一译经道场。 曹魏嘉平二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 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 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 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 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中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就,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 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 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 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 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王生步入其中,便是能够很真切的感受到白马寺的底蕴。 哪怕是经过战火的洗礼,但是历经时间洗礼,白马寺又恢复了往日的荣光,而且比之从前,似乎还有庄严不少。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占地极广。 穿越到来之时,王生也来过白马寺,当然,当初他心事重重,自然是没有心思欣赏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