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从皇帝手上抢饭吃 (第7/8页)
央五百里的,宿卫一次得五番,一千里的七番,一千五百里者八番,二千里十番,二千里以外十二番。 照番数计算,五百里者往返两次,适抵二千里者往返一次。 一千五百里者往返三次,适抵二千里以外者往返两次。 计番数,可以轮番到中央,上宿平均劳逸。若遇国家有事,则全国各府均可抽调,并不与宿卫番数相干。 这是说的兵队。至于军官呢? 在中央直辖有十六个卫,每个卫,都有一个名称,各卫的都设有大将军。 有事打仗,就由大将军统领出征。 待战事结束,兵归于府,将归于卫。 军队回到本乡,在他府里有一个折冲都尉,是主平时训练的。 所以唐代养兵,既不花一文钱,不费一粒米,而养将,也不使预问政事。 除却战事外,也并不统带军队。 武官立功,以勋名奖励。文官份品级,武官份勋阶。 故武官又称勋官,勋官有爵号无实职。 立功以后,最高的在朝做大将军,多数还是回家种田。 然而他获有勋爵,国家社会对他自有某种优待。 有时是经济的,有时是名誉的。 府兵制,是盛唐强盛的一个原因。 之所以府兵制很难让人钻空子,原因有很多。 其一,隔离将军与士兵,及时收回兵权。所谓兵符,是一个信物而已,相当于公章。 如果将军与士兵长期厮混,使得士兵非常认可将军,那么兵符形同虚设。 所以,隔离将军与士兵,需要打仗时,将军拿着兵符去领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