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7 收粮后的处置 (第3/4页)
梁山。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如果在没有任何兄弟,对于他们的家人无疑是一个灾难。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自从进入汴梁城之后,又有多少这样的‘伯仁’有意无意的因为他而死呢?对于这一点,蔡道自己也算不清楚。可是,他只要知道一个,就要想法设法的帮助他们或者他们的家人。 这就是蔡道这个吊丝男做人的原则。 宋神宗看到他的奏折以后,对于这件事的态度也是无可无不可。还是童言无忌,如果蔡道今年到了十五岁的话,他自己的脑袋会不会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被砍掉,谁也说不清楚。 还好,他只有六岁。 对于这样在别人看来相当苛刻的条件,蔡道却高高兴兴地当着传旨人的面接着旨意。不是他自大,这点赋税,在他看来,仅仅凭借水泊梁山上田地里耕种的粮食就完全够了。 一个月的时间,蔡道除了在铜钱运抵之后的最初两天里,参与了几次之外,其他时间也并没有闲着。 他那时主要的任务就是酿酒,毕竟收了这么多的粮食,再将之运到汴梁城并不划算。即便水泊梁山通着运河,可是这些越收越多的粮食,如果不用来酿酒的话,又能卖谁呢? 去年,大宋国的河北地区和大辽国的南|京地区都遭遇了蝗灾,可是,今年,幽州居然和中原一样获得了极大的丰收。经过大宋国使者的观察,大辽国田里庄稼的长势居然比河北地区还要好。 所以,蔡道就安排自己从孝慈里带来的酿酒师傅和在整个运河两岸招募的工匠,在收粮的同时,一面开垦荒地,一面建立非常大的酿酒厂,铸冶厂以及酒具厂。 酿酒厂自然是酿酒,铸冶厂是利用金属铸造酿酒的工具,酒具厂是制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