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崇祯十五年的黄册 (第2/4页)
不及待地想用国子监生这样的廉价劳动力了。 随着迁都北京,朝廷也渐渐稳当起来,中央运转流畅,对于地方的控制自然更上一层楼。 如此,黄册的重新编造,自然要提上日程。 虽说明朝十年一编黄册,最近的甚至在崇祯十五年,但可信度几乎为0。 而国子监生怎么也缺不了。 “陛下圣明!”听闻国子监要重造,姜曰广精神一震,这可是扬名的好机会: “如若恢复太祖时期的盛况,老臣死而无憾。” “会的。”朱谊汐认真地点头道。 在他的构想中,国子监生不仅可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还可以拉拢地方士绅,最佳的是,它可以成为科举的补充。 国子监可以成大学,毕业分配做官,而教材老师什么的,都由自己安排,这叫定向培养。 科技不宜轻动,但烂成泥的国子监却随便揉捏。 “国子监不可在繁华之地,应当远离京城,使得监生可认真学********笑容满面地说道:“就在玉泉山吧,这里山清水秀,正适合。” 离我也近些,好看管。 “着令户部批下两万圆,新建国子监。” “陛下圣明——” 姜曰广颤巍巍地拜下,感动的都快落泪了。 “平身吧,姜卿。” 朱谊汐诚恳道:“我会明发旨意给各省、府,要求他们呈交贡生入学,接下来的就交给你了。” 拔贡生,即秀才中的出彩者,由地方官举荐。 “老臣定不负陛下厚望。”姜曰广气势十足。 待其走后,皇帝也没闲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