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六百四十一章 江流不涌青山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一章 江流不涌青山去 (第4/7页)

不仅是同乡,而且私交极好。早前他曾跟洪亮吉开玩笑说,等我死了,你来为我写墓志铭。洪亮吉也开玩笑的回敬,那先生最好早些过世,以便我下笔。

    于是在和袁枚一番商议后,两人便决定各自写一封回信。主要目的是为了试探下赵新的态度,其次就是狠狠奚落一顿洪亮吉。至于怎么把信寄过去,自然还得拜托松江漕帮的魏三了。

    说到赵翼这个人,虽说他这些年都在常州安定书院教书,处于归隐状态,可五年前「林爽文之乱」的时候,他曾受邀在李侍尧的帐下当过幕僚,协助筹划军需,足足干了一年。闲暇之时,李侍尧曾提及了不少朝堂上的秘辛,断言打着前明「赵王」旗号的北海镇乃朝廷之生死大敌。

    由此赵翼才得知朝廷和北海镇交手的真相,也震惊于连福康安这样的人物都被赵新当了回「rou票」,狠狠敲了乾隆一笔。

    别看赵翼曾中过探花,入值过军机处,甚至官居正四品的兵备道,可这位六十七岁的老头和袁枚一样,骨子里也是个「经世致用派」。

    纵观康雍乾时期,只要不是理学一系或是满洲亲贵,为官者在民间官声越好便越会遭受政治打压,最后不是辞官归隐就是身陷囹圄。究其原因,「经世致用派」是程朱理学的大敌,是满清政权必须要打压的对象!

    袁枚和赵翼回信后如石沉大海,直到本年正月下旬,魏三才又派人来到小仓山随园,约定了见面之事。袁枚一听巧了,正月二十七他要前往扬州见庆桂,届时赵翼也会去,办完事一点不耽误。

    北上扬州见庆桂,是因为袁枚同他的父亲尹继善那亦师亦友的关系。当初袁枚23岁中进士后被选为庶吉士,入庶常馆深造,负责教导他的就是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