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四百零七节 裁决(1) (第2/7页)
,就规避了忠孝不能两全这个问题,更凸显出了儒家坚持的价值观。 但问题是——法家要与之论战的,乃是韩非子、庄子的那个版本啊!也就是那个黑暗结局。 那个直躬举报自己老爹盗羊,结果被令尹所杀的版本。 是以,法家立刻就暴走,那位年轻的学者,更是立刻插口,拜道:“启奏陛下,臣与儒家所论,非此之论也!乃《韩非子》所载之公案:楚有直躬,其父盗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 吕步舒立刻就拜道:“吾未有闻此之说也,君莫要无中生有,欺君罔上!” 这个指责就太犀利了! 而且,太过于诛心,太过于自我。 就连刘彻也是眉毛微微一皱,这也是刘彻一直不太喜欢儒家的原因。 在儒家眼里,只有他们记载的东西,才是真的。 其他人记载的,假如有利于他,像是直躬案上的《吕氏春秋》记载的东西,他就认,而《韩非子》之中记载的故事,他却当做看不见。 一如当年孔子整理《诗经》《尚书》,也如当初子夏笔削春秋。 这种无视神功和鸵鸟神功,刘彻曾在后世的公知身上,也见过无数次。 确实很恶心。 但,刘彻很清楚,作为皇帝,他可以用自己的意志来间接的影响和干预学术与思想的展,但独独不能亲自下场,用自己的意志取代诸子百家的意志。 那样的话,会起一个很坏的头。 更会抹杀掉思想和学术的多样性。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变成自己所讨厌和不喜欢的人。 就像那个故事,勇士辛辛苦苦杀死了恶龙,但最终,他却变成了新的恶龙。 所以,刘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