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一千三百一十一节 忠勇军的理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节 忠勇军的理想 (第4/8页)



    这也是忠勇军的高层在商议和讨论后,得出来的结论。

    因为,忠勇军的高层,包括李哲在内,都很清楚,想要洗脑,并且让这些匈奴战俘认可和接受自己的身份。

    那他们就需要对比。

    什么样的对比呢?

    当然是有个群体的身份地位,低于他们。

    这样才可以刺激和激这些战俘内心敏感脆弱的神经,并让他们对汉室有着真正的归属感。

    于是,那些可怜的远方之人,就这样被无情的刨除在忠勇军和可改造的范围外。

    成为了比匈奴人地位还低的群体。

    若是女奴什么的,那倒还好。

    她们可以通过嫁给汉人或者忠勇军的改造积极分子来抬升自己的地位。

    那些刚刚出生的婴儿,运气也不错,他们都被汉家官府接走了,并被统一送去了少府,少府正好需要一大批的可以从小培养的免费技术工人。

    但那些男人的命运,却非常悲惨。

    连忠勇军都不愿意接纳他们,他们自然只能在汉室官府的组织下,永远的在道路和渠道的工程里劳作。

    假如没有生奇迹,他们的地位永远不会得到解脱。

    但与之相反,被俘和投降的匈奴人,诸引弓之民,则都迎来一个可以改造和赎罪的机会。

    在这样的宣传下,无论是战俘还是降人的自尊心都得到了满足。

    ‘改造’起来,也更加有劲头。

    不过,即使如此,长久的繁重劳动‘改造’和时时刻刻的危险工作,也让许多人身心俱疲。

    这个时候,少府的宣达司出现了。

    这些带着歌姬以及杂耍艺人和蚩尤戏的表演艺术家们,成为了匈奴战俘和降人们,过去漫长艰辛的改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