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精兵强将 (第1/5页)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自编练禁卫军的上谕出台后,它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各方舆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各种优厚待遇使民众对其有一种天然向往感——能直接为皇帝效劳已是了不得的恩宠,再加上如此优渥,简直是削尖脑袋都要挤进去。 禁卫军在招募旗人时有一条特殊规定:八旗子弟一旦进了禁卫军便要永久放弃他们世世代代所享受的旗制粮饷。对出身贫寒的旗人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困难选择,皇饷比粮饷优厚多了,这笔帐大家还是会算的。只有在入八分爵位时才有选择困难,清代爵位旧制分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四级,辅国公之前八等称入八分,诸如恭亲王溥伟按亲王例可享受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庚子后银子按七成发放,禄米按两成发放,但他也狠狠心抛弃了,为的就是谋求一个晋升之阶。 禁卫军全新的军衔与军官体系颇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宇林西报》评述道:“禁卫军军衔与军官体系的设置,不但从根本上断绝了对帝国传统兵制的继承如提督、总兵一类的称呼销声匿迹而且也基本断绝了军官体系对文官职位体系依赖的旧俗如某位高级军官曾被授予布政使衔,这是典型的文官职位,但现在此类头衔已经被取消了……这标志着这个老大帝国在军事向西方进一步靠拢,更昭示了帝国政府对文武并列的推行——按传统体系,武官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