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节  (第3/4页)
景、统治体系都留有宋明清时期的影子。    许多熟悉的地名和物件,让贺显金代入起来不算困难。    宣纸宣纸,其实就是宣州出产的纸张,而在宣州这个地界儿,陈家又算排得上号的纸商。    贺显金刚来前几天就拿着陈三爷三房的丙字牌,在陈家内院里里外外走了一圈。    光是内院就有四进,分作五个院子。    话事人陈老太太独住篦麻堂,在京做官的陈大老爷、陈家长房的选草堂,二房的浆造堂,三房的捞纸堂,另有一个空院子挂了晴晒堂的牌子。    一听就是造纸的。    篦麻、选草、浆造、捞纸和晴晒,组成了一张张肌清玉骨的纸,也组成了阖家主仆七十六口的宣州陈氏。    简单来说,陈家就是宣州干得不错的本地城镇民营企业。    老太太内外一把抓,两手抓两手硬;老大负责开拓仕途市场;老二跟着老太太打理生意,等待着继承陈氏纸业;至于老三嘛……    小儿子基本都拖后腿。    陈老三也不例外。    陈三爷,名曰陈敷,六岁启蒙,现如今三十有六,文不成武不就,十八娶隔壁江南道织造行业民营企业孙家嫡幼女为妻,本应就此过上斗鸡撵狗的正常小富二代草包生活。    奈何在二十七岁的高龄,遇上了碰到灾荒的看似柔弱如菟丝花的贺艾娘,和小拖油瓶贺显金。    从此,陈老三的恋爱脑开了窍。    顶着压力固执地纳了二嫁的贺艾娘为妾。    从此就跟魔怔似的。    但凡陈三太太孙氏有的,管他龙肝凤胆,他一定要给贺艾娘搞到手。    就算被母亲指着鼻子骂也不在话下。    贺艾娘纤细敏感,又体弱多病,陈老三便日日不离身,自掏腰包,人参燕窝如流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