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5章 恶斗! (第2/8页)
如著名的“汉阳造”步枪,早在1904年就已经大规模生产。截止至抗战前,其产量已经达到每月3500支。 建国前,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均支持个人持有枪械,在国内本就存有大量枪支。 随后神州大地先后历经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个战乱时期,各地均有军工厂生产枪械。 我国各地在立国之前均保有相当数量的民兵组织,民兵成员手中也有不少热兵器。综合上述原因,我国全国各地均散落不少枪支弹药。 其实是因为现实局势的需要。 这里指的现实需要,既有部分特殊人群客观的防卫需求,也包括我国在刚成立时险恶的生存环境。 在我国特殊地区生活的人们需要备有枪支来保护自己。 我国幅员辽阔,但是人口分布极为不均,呈现东部中部地少人密,西部地广人稀的特点。 “胡焕庸线”以东为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地理面积占全国43%,但人口数占全国94%。 “胡焕庸线”以西多是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区。在这块面积占我国57%的疆土上,零散分布着全国6%的人口。 在那里生活的民众要应对相对险恶的生存条件,还要提防野兽的攻击。 据统计,因为狼群的袭击,每年边疆地区的牧民都要损失5千头牲畜,承受数千万的财产损失。有些地方更发生狼群袭击人类聚居区的事件。 我国的牧民、林区居民,在西南山区生活的少数民族,比如岜沙苗寨这样的,一般是可以持有枪支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