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_第1254章 五亿,美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54章 五亿,美元! (第4/8页)

过。

    其实在九十年代初期,拆迁工作相对来说更容易。

    因为这个时期的人均居住面积实在是太小了。

    申城这么大的城市,人均住民面积居然只有4平方米。

    特别是1978年知青回城以后,住房就更加紧张。

    那一年,几个月内,上千万知青返回城市,光申城一地,就有几十万知青在同一时间回城。

    大量上海知青回城让本就住房紧张的申城住房矛盾更加突出。有的人家,一大家子七八口就一间屋子,晚上睡觉就把席子铺在台子下面,小小的阁楼就搭了三层。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蜗居在弄堂的小房子里,杂乱拥挤的住房是申城人的“里子”,是上不了台面的。

    90年代初期,申城有数十万户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4平,还有3万多户人均居住面积不到2.5平方米。有人时常形容申城的住房是“鸽棚”,此时改善拥挤不堪的居住环境是市民最大的愿望。申城的动迁也是从90年代正式启动,这一阶段的动迁主要是围绕旧区改造,解决居民居住矛盾,改善居住环境。

    王林对这个时期的动迁细则是十分清楚的。

    有文件规定,动迁采取“数砖头”的方式,按照被拆迁房屋的面积给予产权调换或作价补偿。

    互换的新房建筑面积24平以内且不超过原建筑面积的,按成本价三分之一出售,超过24平,超过部分按新房成本价出售。按照原面积互换后仍居住困难的可按标准超面积购房,超面积部分按成本价计算。独生子女安置时可增加2到4平。选择作价补偿的还可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