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_第1464章 贵人与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64章 贵人与药 (第6/8页)

功夫,去国内找几家大厂做做推销也差不多了吧?”

    陆正平道:“找过了,人家都不要。我只能转外贸试试了。”

    邓大宝摇了摇头,带他到了地方,然后回来向王林汇报。

    “王总,那个陆正平,太过急功近利了,一放下缝纫机,就开始找客商推销,连人家江南机械厂的客户也不放过。”

    “哦?”王林道,“邓总,你明天问一下江南机械厂,如果姓陆的吃相太过难看的话,让他摆两天就赶出去吧!”

    “好的,王总。”邓大宝道,“现在做缝纫机生意的都在亏。”

    王林道:“是啊!放宽私营以后,很多人看不清形势,一窝蜂的拥上来生产缝纫机,结果掉坑里了。”

    90年代以前,缝纫机可是硬通货,有钱无票都买不到。

    特别是蝴蝶牌缝纫机,更是一机难求。

    1990年代初,蝴蝶缝纫机最高年产量达到140万台。然而,购买蝴蝶牌缝纫机仍然是很多家庭的梦想。蝴蝶牌缝纫机也有幸与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一起成为当时青年男女结婚的“三大件”。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工厂每个月都会召开专门会议,平衡出口和内销的金额。当时,协厂厂为了扩大生产,也开始在各地进行合资,输出技术,开设新工厂。

    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缝纫机生产向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放开,缝纫机生产企业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比之下蝴蝶牌老式缝纫机厂,拥有5000多名员工的他,已经成了一个包袱很重的老人,技术人员不断离开。单一的产品形式、过于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