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09 意外之喜 (第4/7页)
那么点悔之莫及! 黄湜黄子澄是何许人也? 这是洪武十八年时考取了会试第一、殿试第三,历任编修、修撰、太常寺卿等职。 这绝对是很多人认为的英才,是很多人看好的一些栋梁之才。但是这么些年,也就是在洪武皇帝时期,黄子澄的仕途看似发展的不错,但是也谈不上多么的亮眼,只是一个探花的升迁模式而已。 探花而已,根本不算什么,每三年就会出现一个探花、一个榜眼,以及一个更加耀眼的状元。在翰林院里,最不缺少的就是编修、修撰,只能修修书、积累一些经验。 很多当初金榜题名的状元,或许他们最高光的时刻也就是金榜题名的时刻。很多的状元,他们的仕途也未必就能够多么的高光,甚至不如很多当初金榜题名时比他们位次低的同窗。 虽然黄子澄的仕途不算顺利,但是在士林,他的名声可以说相当不错的。他到底是有些才华的,起码是在精通经史的同时,他的诗文委有造诣。 而方孝孺呢,自幼聪明好学,也曾经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真要是说起来的话,他还是孝康皇帝朱标的师弟,也确实有着极大的名声。 方孝孺的名声大,主要也是因为在大儒宋濂的门生当中,方孝孺也是佼佼者。这一位轻视文辞写作的学问,常以宣明仁义治天下之道、达到时世太平为己任的读书人,也是很多人看好的下一任大儒,可以成为治学名家。 而且说起来的话,方孝孺的品行也是不错的,安贫乐道的,也算是孝悌。 只是他的政论文、史论、散文、诗歌俱佳,可是过于理想化了。在应天府的这些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