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18 郑和 (第5/7页)
的工部学院,那里培养了很多能工巧匠,甚至还有人因此得了官身乃至爵位。 都说工部学院是皇帝的‘亲儿子’,但是那才是假象。那最多也就是个庶出而已,龙江船厂才是嫡子。工部学院培养出来的一些匠人,很多都是要被送回龙江船厂的。 为了龙江船厂更好的发展,五军都督府那边需要不时的提出水师用海船的心得、要求,朝廷的水师将领们也经常会来龙江船厂。当然了,水师也需要不断搜集水文,包括锦衣卫搜集一些南洋诸国的水文。 国子监也好,大本堂、文渊阁,乃至翰林院,也都是需要时不时的整理古籍等等,寻找一些造船术、整理资料。这都是在为龙江船厂发展的更好,要造出更大、更可靠的海船。 虽然在郑和看来,大明朝的海船已经足够大了,也足够多了,但是皇帝真的不满意。 在宋朝就有记载的福船,现在发展的更大。‘高大如楼,其底尖,其上阔,其首昂而口’,也将大明朝的火器搬上了船,所以可以做到‘失石火炮皆俯瞰而发’。 也是在不断地四处航行,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比如说‘敌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而敌又难于仰攻’或者‘诚海战之利器也’、‘惟利大洋,不然多胶于浅’、‘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 现在的福船可不小,在南宋时福船就可以做到万石以上。现在更是没有问题,大海船可载乘客千人,可以做到生活设施齐全,配备洗漱设施。除了可以携带家属的幽雅客房,甚至在船上养猪、种菜、种药材、酿酒,以及种植盆景以供观赏。 马三宝知道自己肯定是有机会的,但是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