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7章欧洲低层人向往的荷兰梦 (第2/5页)
.珀金称之为“泰尔红紫”,当他向荷兰皇家科学院报备发现候,不止荷兰皇家科学院被惊动了,就连包括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远东集团、荷兰联合产业集团三大巨头都闻风而动,争相对对方进行拉拢。 显然都看出了珀金所发现新事物的巨大市场价值。 不过最后,由威廉四世最终拍板,荷兰皇家科学院确立了威廉.亨利.珀金成为了该学院的最年轻院士,并组成了一个团队展开新发现事务继续拓展,寻求更多在该发现上衍生更多的开发。 同时,荷兰皇家科学院也根据锦葵花的紫红色把这种染料称为后世熟悉的“苯胺紫”。 不想3年后的1876年10月3日,威廉.亨利.珀金团队开始商业性的生产苯胺紫,他的这个团队在这过去的3年经过研究发现,分析得出上述令人吃惊的结果的化学反应,他的分析证实,用盐酸或者亚硝酸钠来处理主要的芳族氨,如苯胺,就会生成重氮化合物。这些重氮化合物以此与酚化合物或者芳族胺起了化学反应,就会生成各种色彩艳丽的生成物,珀金称它为偶氮染料。….例如用盐酸或者亚硝酸钠来处理苯胺,即生成氯化重氮苯。 如同其他的染料一样,这种重氮反应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于,它会生成被称作发色团的分子,也就是说,会生成吸收某一特定波长光线的原子束,并使最终生成物带有独特的色彩。 在威廉.亨利.珀金发现的苯胺紫的示范效应下,他的团队随后发现了大量的人工合成色彩,品红与紫罗兰色(1873年)、里昂色(是珀金1874年在法兰西里昂灵感时发现的,所以叫做里昂色)、苯胺黄和苯胺黑(1875年),1876年的发现的还有大丽粉、珀金绿、曼切斯特棕(在英国慢切斯特有灵感,取当地名字)、茜素红、伦敦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