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61 (第3/4页)
孩子,他们上班时间都有限制的,然后免费让他们入学。这其中也有协议,后期必须为元华工作几年,如果提前走了,学费也是要还给元华的。 苏青玉也理解,要想长久,必定还是要双方都有利益,一方面付出肯定是不长久的。 元归也带她去看了厂里的学校,还有一些娱乐活动室。后期还准备建图书室,鼓励工人看书学习。 和之前参观的工厂比起来,元华的这些待遇算是比较特殊了。 “我们还针对普工建立了完善的上升机制,只要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有了明显进步,会一直获得进步的机会。这些工人里面也确实有一些不错的人才,当初也是知青下乡回城,有点文化,但是没有工作。经过培养,如今也在元华担任管理了。” 苏青玉觉得这个上升机制是最好的,“元先生,你给工人带来了希望。” 元归道,“我只是做了点尝试,上次苏老师对我说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虽然短期内成本确实提升了,但是长期看,对集团发展是有利的。资本家靠剥削工人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我也不是资本家。” 主要是上次算了一笔账,发现给工人提高待遇之后,虽然多花了点成本,但是实际上也没有多少钱。但是工人劳动积极性确实提高了很多。另外深市即将成为经济特区之后,他也越发意识到了苏青玉说的那些话的道理。 基层人才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竞争资源。 现在再看看苏老师高兴的样子,他觉得这笔买卖更划算了。 苏青玉道,“元先生能为工人付出,我相信工人也不会吝啬自己的回报。他们会对得起元华的投资的。” “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