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八章 泰誓(4000) (第6/7页)
这上面共刻有九个大字,其中最上面乃是一个最大的“姜”字,接着下面的八个字分为了自上而下的两列,右边写道“太公在此”,左边写道“百无禁忌”。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这句话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 据吴良所知,类似的话早在西汉成书的《史记》中便有出现,原文应该是:八神将,太公以来作之,今凡人家多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也就是说,早在西汉年间或是更早的时候,这句话便已经在民间流行,并且常被作为一种辟邪手段使用,普及度可能还不低。 而实际上哪怕到了后世,有些地方也还有使用这样的年画来取代门神,并且有些乡下修建房屋时,还会在特意在房梁上刻下这样的话,又或是在房屋奠基的时候立下一座刻有这句话的小石碑来取代“石敢当”。 这种做法各地都有不同的说法,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当年姜子牙奉命封众神,等分完众神,姜子牙发现位置都已满,自己反而没有地方可封,于是就只能坐到门楣上,如此防止个别神仙失职渎职,更不能让一些凶神煞神和厉鬼恣意妄为。” 这种说法显然是从《封神榜》中杜撰而来,不能作为考古依据。 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吴良怀中的那方“太公印”。 “太公印”上共有八字,写作“太公赐福,百无禁忌”。 若是忽略掉最上面的那个“姜”字,“太公印”上的八个字与这块青铜板上面的内容便只有两字之差。 并且排列方式与字体都完全一致,看起来就像从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一般,只是大小比例不同罢了。 不知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联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