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8章 (第2/3页)
犼”已经变成了一种神兽,而蹲在紫禁城门口那华表顶端的“犼”也分别有着不同的名字与寓意。 门外的两只面朝南方的“犼”叫做“望帝归”。 据说它们专门注视皇帝的外巡,如果皇帝久游不归,它们就呼唤皇帝速回,料理政事。 门后的两只面朝北方的“犼”则叫做“望帝出”。 据说它们专门监视皇帝在宫中的行为,皇帝如果深居宫闱,不理朝政,它们便会催请皇帝出宫,明察下情。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华表”这种东西的来历与起源。 据吴良所知,“华表”应是起源于舜帝时期,也就是上古唐朝之后的上古虞朝,因此舜帝也被后世称作虞舜。 舜帝上任之后,为了能够及时体察民情,为百姓办实事。 于是便命人在各个交通要塞树立起了一座木牌,称之为“诽谤之木”,百姓若是有什么意见便可以将写在木牌之上,自会有人将木牌上的内容抄录下来上报舜帝。 此举得到了诸多史书的赞扬与记录,其中便包括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吕氏春秋》与《史记》,并且因为舜帝的真名叫做“姚重华”,因此也有了“华表”这个说法。 而后世历朝历代的天子亦是纷纷效仿此举,以此来标榜自己同样是明德善治的贤明君主。 然而,很多东西都是一样,学着学着就走了样儿。 就拿紫禁城门口的四座“华表”来说吧。 作为“诽谤之木”,那东西本来应是用来供老百姓提意见的公共设施,结果却修的又高又大,材质也由便于书写的木头换成了坚硬的石头…… 很显然,建造者与统治者早就忘了那玩意儿其实是供老百姓写字用的。 不过也有可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